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51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1922:03:16

    【续上】

    双方心知肚明各自需要什么,故而不免在谈判中就国家、政党、军队和人民的关系唇枪舌战一番。

    如双方代表9月21日第八次会谈时,周恩来指责国民党的观念是自大的,不平等地对待**,如果成立联合政府,**一切军队可交出,解放区问题可用地方民选方法来解决。【10】

    张群则要求**要先交出军队和解放区,并指责说:华北四省主席由**推荐,省政由**主持,此何异乎割据地盘。

    周恩来则反驳道:殊不知我党所有军队政权,并非不愿交出,倘依去年我党之提案,召开党派会议,成立联合政府,成立联合统帅部,则我党一切军队与政权皆可交与政府处理;但现在政府为国民党党治政府,我们何能将军队政权交与一党之政府。

    就此观点,张群从军队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认为:问题之症结所在,还是军队,就党派合法承认,平等合作而论,如**不以军队为一党私有,则各党派团结合作,原是平等的,也是容易实现的,政治亦然,倘不与军队牵连一起,亦极容易解决。因不能打破地盘观念,故将军队驻地与省区和省之行政混连一起;我们只能有**,不能有省军,只能有国防,不能有省防。

    【10】**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635页。

    2011-06-1922:05:43

    【续上】

    问题是,**目前的军队和政权,与当年孙文以南方军政府对抗合法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形式完全一样,且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正因为**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而被蒋中正毁掉了4万名党员,几乎陷入绝境,让**现在放弃自己的127万正规军、268万民兵、19个解放区104万平方公里土地12550万人口的控制,【11】当然不会成为可能。

    因而当王若飞质疑国民党有什么资格以国家自居时,张治中反唇相讥说: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推翻满清**,创造中华民国,彼时中国**尚不知在什么地方;一个国家必须有政府,有了政府,必须承认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你们既承认国民政府,即须将一切问题,在政府法令规章所能许可的范围内来求解决。

    邵力子对此继续说道:政府是中华民国的政府,中华民国的人民,就是政府的人民,中华民国的土地就是政府的土地,政府职责所在,当然有权治理。【12】

    【11】在**赴蒋中正欢迎宴会时,**的口袋里装着延安发来的“解放区实力政权”统计电报,上载:全军已扩大到127万人(含东北3万),民兵发展到268万人,地区扩大到104.8万余平方公里,人口扩大到1亿2千5百50万,行署23个,专署90个,县(市)政权590个,县城285座等。引自:王树增著,解放战争(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21页。

    【12】参见:邓野著,一党训政与联合政府.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88-189页。

    2011-06-1922:12:00

    【续上】

    从军队和解放区之争到国家观念之争,双方僵持不下,这让民盟颇为不满。

    张澜于9月18日发表致蒋中正、**公开信,其中说道:“如谓‘民主必恃武力始能保障’,则民主之为民主,岂不令人寒心?如谓‘统一必赖武力始能维持’,则统一之为统一,岂不令人气短?”给了蒋、毛二人各五十大板。

    张澜等民主派认为,军队和解放区问题是**一党利益,而联合政府问题才是国家利益。

    为平息民主派的不满,**在9月22日会见民社党负责人蒋匀田时说:我们触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军队分配比例问题,一个是解放区的自治问题,没有一个问题得到协议,可说商谈已经失败了。

    蒋匀田对毛说:你们所商谈的问题失败了,甚可惋惜,可是从人民的角度,即使如此商谈成功了,那乃真的是失败。蒋匀田解释道:【13】

    “假使军队的分配比例能得到协议,将来中央政府以某种借口,增加一团宪兵,你是否按比例扩充你的兵力呢?假若你不立即扩充,你将失其比例,假若你随之而按比例扩充,这将演成国内军备竞争。……

    “假使中央不同意省有自治权,省主席由人民选举,一旦中央政府明令调迁绥远省主席任浙江省主席,绥远省主席从命乎?抑抗命乎?假使绥远省主席遵命而行,则贵党将失去绥远省的管理权了,倘使绥远省主席拒绝不从命,其结果将如何?据鄙见所及,这将是延缓今日之战争为明日之战争而已。故从人民眼光看来,是否为大大的失败呢……

    “毛先生,我认为最好确守在飞机场上的书面谈话:【13】争取民主与自由。只有真正的民主政府,始可为人民的福利而努力;而在野党的安全亦始能有保障。假使毛先生同国民党的领袖讨论此类问题,应让其他少数党派领袖参与会谈,不宜仅限于贵党及国民党。”

    【12】参见:邓野著,一党训政与联合政府.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91页;蒋匀田所作的解释亦引自邓野著作。

    【13】蒋匀田所提飞机场书面谈话,是指**8月28日下午飞抵重庆时,在飞机场的间断书面谈话,其内容如下: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

    2011-06-1922:14:36

    【续上】

    蒋匀田劝说式的批评,点出了蒋毛重庆谈判的问题所在。

    书生可以站在人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些问题,但作为两党领袖,和谈涉及的是两党的政治生命问题,民主与自由诚然可作为人民福利保障之政治条件,却难以保障双方在即将进行的内战中可战胜对方,因为战争需要的是军队和资源。

    对**来说,没有了军队也就没有了解放区,没有了解放区也就没有了战争资源,而反过来说也是正确的,没有了解放区就没有了军队,没有了军队也就不可能为政权而战了。

    双方之所以最后以各自表述立场的方式,于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正式名称为“政府与**代表会谈纪要”),是双方均认为可以依协定将内战的责任归于对方,至于民主和自由,那是战争之后才需要去研究处理的问题。

    这便是张澜概括的,一方认为“民主必恃武力始能保障”,一方认为“统一必赖武力始能维持”的根本原因,即“统一”和“民主”,这一辛亥革命以来一直为中国社会精英们追求的崇高目标,始终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决定其前景。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