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当一个人只能穿越三次

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 影响(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    ('

    作为戴高乐主义的反对者,虽然密特朗在竞选的时候,一直宣扬自己将推行法国式社会主义取代戴高乐主义,但是在他上台后,一直是在执行着戴高乐主义,并在公开场合宣称“我继承了戴高乐将军的政策”。()

    但是因为他是天然的反对者,密特朗一直专注于使用法国式社会主义中的民主主义、理想主义、人道主义,来替换戴高乐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独立自主思想,但是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整个欧洲中,法国的地位下将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搜索最新更新尽在.Z

    但是这次英国人的小动作,使得密特朗坐到了火山口上,左派和右派政党无不批评密特朗总统在处理中法关系的时候过于软弱,使得密特朗十分的被动。

    但是在经过三个半小时战争后,法国政党一下子失声了,并且随着对国会调查,发现右派政党在其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这让左派政党抓住机会狠狠的打击右派政党,同时对于英国人在其中的不光彩角色,左派政党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密特朗也对英国十分的不满,并且开始对自己的执政策略进行调整,不再紧跟美英脚步,转向中国方向,因为从军方的分析来看,中国已经具有直接打击美国本土和在美国本土登陆的能力了。

    而通过整个南海局势的演变,法*事专家认为中国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菲律宾和越南而是美国,中国根本就是想趁美国不注意,直接和美国来一场全面战争,就像当年的德国人一样,利用闪电战直接击垮美国政府。

    不过因为菲律宾的意外无条件投降,使得中国的整个策略出现了巨大的漏洞,没有借口了,因此才会借助法国的宣布主权事件,直接逼迫法国和中国强硬,然后利用北约的联动机制,让美国自动宣战,然后找到和美国开战的借口。

    但是法国的道歉,使得中国的整个策略破产,因此到这个时^H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候,中国实际上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是越南好死不死的跳出来了,所以才把一部分的策略用在越南身上了。

    因为要和美国开战这些策略不够,但是加上远程登陆就够了,中国是全世界最不缺超重型运输机的国家,光是现在柳氏集团的运输机队就足够执行全套的策略了,然后经过法国的军事专家推演,美国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中国只要在48小时内运送足够的导弹到达美国,那么美国就再也没有还手之力了,因为美国不可能及时的动用核武器,没有哪个国家会疯狂到在开战48小时内,自己远没有失败的迹象时使用核武器的。

    但是中国这个时候只要将袭击越南的1400枚导弹,变成3000枚左右,就能够将美国所有的信息切断,那么连想到那个全民不禁枪的国家人民的性格,必然会乱套,只要中国政府宣布美国承认战败就停战,那么美国国会必然将承认战败,不可能通过发射核弹的。

    那么一旦美国在几天时间内政府垮台,宣布战败,法国和英国会干什么?能干什么?敢干什么?什么都不敢动,只要中国人没疯,不对全世界国家开战,那么就没有人敢对中国开战。

    就算是现在这样,难道法国还敢向中国开战吗?法国能撑过中国人这种战术的打击吗?不能。

    因此既然如此,法国对自己的外交政策就必须进行调整,而北约的联动政策对法国来说却不见的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明显的现在世界出现了第三极,甚至是中国将成为主导世界的领导者。

    只要中国和美国能够就彼此相处的细节上探讨明白,那么基本上大家就不太可能再出现大战的情况了,因此执行戴高乐主义政策的国际环境将又要回来了。

    (为了大家能够看明白,我会在后面补上戴高乐主义的简略说明的,这里就不费篇幅介绍了,省的被说骗字数)

    随着法国的政策开始转变,欧洲各国的政策都在转变,荷兰和比利时以及德国的政策将无疑更加倾向于中国,这是大家都不是很意外的。

    让人意外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和葡萄牙宣布将在近期开始建设两国之间的高铁,并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和摩洛哥一起,向恒生银行贷款建设直布罗陀海峡隧道,使得北非和欧洲能够连上。

    同时冰岛也宣布将购进柳氏运输机公司的安225运输机,扩大冰岛和中国间的贸易和旅游,同时挪威和芬兰也宣布将在挪威境内建设环欧高铁北环的支线工程。

    而作为欧洲唯一和中国刚刚有过争端的英国,则又一次的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随着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三国政策的转变,英国又一次成为被欧洲大陆排除在外的岛国了。

    这让英国政府的处境十分的难堪,明显的欧洲国家又不想带英国玩了,这种情况在戴高乐时代已经出现过,最后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法国才在蓬皮杜执政时期批准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那个时候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苏联的进攻倾向,给整个欧洲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法国当时的总统蓬皮杜才选择执行“紧缩的戴高乐主义”,否则法国人恐怕仍旧不想带英国人玩。

    但是英国人那种傲慢的臭架子,实在是放不下来脸子和刚向阿根廷出售航母的中国改变外交策略,同时因为和美国的天然盟友关系,也实在不大可能直接翻脸,因此英国就只能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而在美洲,阿根廷和智利是第一个跳出来和美国唱反调的,阿根廷和智利宣布将建立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高速铁路,准备向恒生银行贷款执行该计划。

    而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在随后宣布,将探讨是否也建设高速铁路,建立南美洲环线,随后5国经过磋商,确认建立一个联合考察组,对世界各国的铁路进行考察,并对线路进行规划设计。

    联合考察组将首先访问中国和欧洲,参观中国的已经建成的高铁线路,还有正在建设的环欧高铁,同时参观英法建设的英法隧道。

    这让一直将南美洲视为自己后花园的美国十分的恼怒,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这确实让美国人没法说出什么来。

    整个世界局势的剧烈变化,使得中国的地位无疑获得了大幅提升,中美之间在第二次中越战争后,一直没有进行高层沟通,因为中国是在等美国人做出一个表态来,而美国就比较难以决断了。

    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美国自认为已经逐步的了解了中国的策略了,中国明显现在已经将美国作为他的第一号敌人了,甚至已经准备武力推翻美国了,这让美国各个势力十分的吃惊,同时对于中国已经有推翻美国政府的实力了,也让美国各个势力十分的震惊。

    因此对于这次中国没有成功的“闪电战”,中国会在后续采取什么动作是十分让美国人担心的,因为按照美国人的逻辑,中国会在下一步加紧对美国的维度政策将美国逼进墙角的。

    虽然美国十分的想在日本和韩国加强力量,防范中国采取类似针对越南一样的闪电打击策略,但是却怕引发中国直接对韩日宣战,因为对东南亚国家中国还需要找借口,但是对上日本中国干脆就不需要找借口,借口一堆一堆的。

    让日本更改教科书,或者让日本推倒靖国神社,这直接就会引发中日之间的矛盾,并且会直接演变成战争,但是美国根本就无力帮助日本防守中国,而因为日美的安保条约,美国将直接和中国宣战。

    这绝对不是美国现在想做的,这会使得美国成为中国的新靶子的,因为根据国防部的预测,如果中国没有对付卫星的武器,没有对付美国核弹的武器,那么美国也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防御中国利用越南战争的模式突袭美国的水平。

    这5年的时间需要将GPS卫星系统布置完善,F22大量的装备部队,至少需要30艘各类战舰,组建3个航母舰队放在太平洋海域,形成第二道防线,美国的B-2轰炸机正式服役,全部的通讯系统改善,并且建成遍布全美的有线屏蔽地下通讯网。

    那么只要没有全部建成,中国就是一点都不改的对美国执行闪电计划,美国虽然可以让中国付出巨大代价,但是仍然不可能战胜中国。

    如果中国有对付卫星的武器,那么美国无论怎么改计划都只剩同归于尽一条路了,同样如果中国人能对付核弹,那美国人就真的没有什么希望了。

    因此美国一直在等,等中国发表一个策略或信息,然后在决定自己执行什么计划,因为美国国内现在也是分为两派。

    一派是和中国抗到底,先下手为强,直接找借口打击中国,使得中没机会执行计划。

    另一派则是希望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探讨相互间的底线不要触动各自的敏感区域,大力发展技术,使美国能够重新站到技术高峰。

    (以下不算字数,一会还有一章,保证今天1W2的更新)

    戴高乐主义

    本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

    戴高乐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

    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具体实施有:

    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

    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积极推动中法建交;

    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

    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

    戴高乐主义的实施对于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法国国际地位,推动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但限于实力对比,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

    至于蓬皮杜是戴高乐派的继承人,但是因为苏联的进攻政策使得法国在欧洲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另外在国内的“五月风暴”和戴高乐的第二次下野,使得国内的问题已经远大于外交压力了,这样他就必须先解决国内压力,但是解决国内压力,就必须有个良好的英美环境,使得他执行的是“紧缩戴高乐主义”。

    至于德斯坦,之所以称之为“准戴高乐派”,是因为他所领导的独立共和党只是与戴高乐派结盟的一个小党。

    他当选总统,是在蓬皮杜因病突然去世,法国各政治派别准备不足,戴高乐派内哄的情况下被推选上台的,有一定偶然性,再加上德斯坦虽然是个理财能手,但在国防外交上并未显出过他特有的才华和个性,所以他的执政纲领,只能是在蓬皮杜之后,继续按戴高乐主义规定的路线走下去。

    尽管德斯坦提出过“世界主义”,但“世界主义”其实就是正在寻求适应相互依赖和全球化大趋势的戴高乐主义,其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法国的大国地位的主旨并没有改变。

    只不过德斯坦是把法兰西民族放在“世界主义”的帽子之下去推行戴高乐主义。

    二战结束后,密特朗就一直是戴高乐的政敌。1981年竞选总统时他曾宣称,将以法国式社会主义取代戴高乐主义。但在执政以后,密特朗又公开说自己“继承了戴高乐将军的政策”。事实也是如此。

    担任了14年总统的密特朗,虽然时时不忘法国式社会主义,但终究没有脱离戴高乐主义的轨道。

    密特朗追求的仍然是法国的“世界作用”和“全球责任”,这与戴高乐没有多大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密特朗试图以法国式社会主义中的理想主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来代替戴高乐主义中的*裸的民族主义。

    在位十四年,密特朗按照法国式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在对外政策中推行戴高乐主义,结果乏善可陈。

    首先,这是因为戴高乐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法兰西民族主义,它维护和追求民族利益的目的和手段是*裸的,任何有损于法兰西民族利益的事,戴高乐都敢于说“不”字,因此戴高乐主义才会有声有色,有花有果。

    法国式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社会民主主义,它虽然也主张维护和追求法兰西民族利益,但是在“正义”、“平等”的口号下,其目的和手段难免羞羞答答,这就决定了密特朗推行的戴高乐主义是走了样的。

    其次,戴高乐主义的产生和实施有它特殊的历史条件。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德国统一后世界形势大变,法国失去了周旋于美苏之间的特殊作用。

    密特朗面对新形势没有拿出新的举措,随即又面临换届选举,这就注定了密特朗推行的是平平淡淡的戴高乐主义。。.。</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