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智兵消敌

正文 第十八章 苦寻途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苦寻途中

    这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天气,晴朗的天空没有一丝彩云,天热的和三伏天没啥两样,一望无际的田野,郁郁葱葱。冰@火!中文 .麦子绣着穗,像十八岁的大姑娘丰满多姿,被初夏的和风一吹,掀起层层波浪,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麦香,沁人肺腑。

    肖正清骑着马走在庄稼大道上,骄阳烘烤着后背,火烧火燎的,不时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扑鼻的麦香,让他暂时忘却了路途的疲劳,看着滚滚的麦浪,心旷神怡,欣然陶醉。

    枣红马张缩着鼻孔,喘着粗气,原本光亮皮毛暗色了不少。这匹夕日驰骋疆场的骏马,如今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变成了一匹老实听话的蔫马,驮着主人和行李,长途跋涉,走了二百多天的路程,瘦体精疲,缓步在斜坡上,一股凉风拂面吹来,肖正清顿感惬意清爽,举目瞭望,不远处有一宽宽的河呈现在眼前,从马背上下来,拍拍马脖子说:“老伙计,抖抖精神,咱们到河边去休息。”

    为找裕丰商行,他和马苦行了二百多个日日夜夜,几乎踏遍了中原大地每座城市,寻问了不下上千人,可没地址街名,给寻找带来极大困难,问行客,说东到西的道有几家,一打听,掌柜的不姓罗,与罗家没任何关系,暗自叫骂,这罗主任也真他娘的混球,为何不写地址,害的老子瞎跑,乱打听。沮丧的心情,难以言表。在这无望之中,马成了他最忠诚的朋友,任劳任怨,驮着他和行李走南闯北,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奔走着,看上去他到像个旅行家,可心情又没旅行家那样舒畅洒脱,旅行家是消遥自在周游世界,而他却是心驰神往,满世界地找商行。

    在这大半年的旅途中,虽说没有找到裕丰商行,但也不完全是沮丧和失望,沿途所见所闻,让他了解了许多国内的大事情,在某城市,还参加了由学生组织的抗日游行活动。从一九三六年的下半年到一九三七年的上半年,国内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其是“双十二”西安事变,震惊了国内外。张学良、杨虎诚二位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逼蒋抗日,同时致电中国**,中国**派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等人奔赴西安,从中斡旋,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六项主张。蒋介石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接受了这一主张,被迫放弃围剿红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联手抗日,一致对外,一个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已形成。

    导致这一事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东北沦陷后,日寇的铁蹄又踏过长城,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媾和,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使河北、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丧失。日寇为掌控华北又策动大汉奸殷汝耕等人,搞了个所为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并在冀东成立了傀儡政权,@黄色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名曰防共自治政府。

    大汉奸殷汝耕与满州国皇帝一唱一和,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长城内外飘起了膏药旗,日寇屯兵华北,想吞并整个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也为以后的七七事变埋下了隐患。

    中华民族已到了危亡时刻,大有亡国灭种之危险,而蒋介石却熟视无睹,置国家安危而不顾,乃在叫嚣‘攘外必先按内。’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懑。

    其二,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日趋高涨,北京大学生在中国**的领导下,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大游行。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要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响彻北京城,这场爱国运动,很快波及到全国,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抗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抗日的呼声。在西北战场上,唱起流亡歌曲,打回老家去已成了东北爱国将士的共同心声,他们不愿再与红军作战,充当蒋介石的炮灰,发动内战的牺牲品。张、杨二位将军就是在种情况下,断然发动了这一事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这大快人心的好消息着实让肖正清兴奋不已,倍受鼓舞,沿途所见所闻已说明这个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全民族抗日时代已来临。

    牵着马来到河边,顺着河岸往东走,来到一棵大柳树下,住脚歇息,河对面是被伟岸的杨树林遮蔽的村庄,透过树的间隙看到青灰色的瓦房上有徐徐炊烟飘动,河岸上有几个玩皮的孩子在嬉闹,水岸边有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抡着棒槌在洗衣服。清澈的河水自西向东流去,泛起粼粼碧波,鱼儿的水草中穿梭游戈。一幅乡间美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卸下行李和马鞍,马释重负,欢快地在地上翻打了几个滚,起来抖下身子,打起响鼻,走到河边饮水,然后自由自在地吃起了青草。

    肖正清脱掉上衣,挽起裤腿,下水。用毛巾擦洗着身子,忽然,对岸小姑娘哭喊起来:“来人那,救命呀,我家小弟落水了。”

    猛抬头,见河里有一小孩在扑腾,拼命挣扎。被河水冲着往东走,而河岸上那几个玩皮的孩子却不见了,也不知藏哪了,整个河对岸只有小姑娘跺着脚在哭喊。

    肖正清扔掉毛巾,裤子也没迭当脱,一猛子扎入河中,朝孩子游去,在要接近他时,小孩已无力挣扎,沉入水中,见这危情又扎入水中,猛游几下,用臂膀将小孩顶出水面,托着他游到岸边,抱上岸,再见小孩,脸色发紫青虚,小嘴张合,肚子鼓的剔溜圆,像个大皮球。见状很危险,把小孩倒放在地,用手轻轻挤压腹部,“哇”的一声,小嘴像喷壶,水从嘴里一股一股的往外吐。过会,小肚子瘪了,脸色渐渐变得红润起来,睁开眼睛“哇”的一声哭了,这一哭,让人放了心。

    在一旁的小姑娘吓的脸色苍白,随哭随呼唤着小弟:“福星,你别吓唬姐,醒醒呀!”当听到小弟哭出声时,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抱起小弟,用衣袖擦他脸上的泪水。这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幼稚的脸上还带着玩皮相,依偎在姐姐怀里,抽泣地说:“小鱼真坏,把我哐入河里了。”

    小姑娘哄着他说:“弟莫哭,赶明儿姐逮住它,杀了给你做鱼吃。”

    “不,逮住我要养着它。”小孩心善,喜欢养鱼。

    “好,你养着。”小姑娘仰起脸来,看着救命恩人说了声:“叔叔,谢谢你救了我弟。”

    肖正清抚摸着小姑娘的头说:“不用谢,你弟弟没事了,带他回家吧。”

    “嗯,弟起来,咱们回家。”小姑娘刚把弟抱起来,就见一帮孩子簇拥着六七个大人朝河边跑来。

    跑在前面的是位中年男子,着一身米黄色绸褂,绸褂在他富泰的身上抖擞着,五官在跳动,一幅急头白脸的样子。跟在他身后的是位少妇被俩小伙架着一路哭喊着过来,身后还有三四个青壮人,他们心急如焚地涌到河边。

    小姑娘见了大人,又哭起来,指着肖正清说:“是这位叔叔救了小福星,大爷我没看好福星,你打我吧。”

    中年男子并没有责怪小姑娘,见儿子活着没淹死,扑通一下跪在肖正清面前,磕起头。“谢先生救了我儿,谢先生。”头磕的梆梆响。

    肖正清忙把他扶起:“老乡,别这样,这事让谁碰上,都会救的。”

    那少妇把孩子搂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小脸蛋心疼又懑怨地说:“儿啊,你咋就不叫娘省心呢?不让你跟着来,你偏不听,非要来,差点叫龙王爷招了去。”

    中年男子见内人只顾孩子,而忽视了救命恩人,有失大礼,提醒说:“孩他娘,什么龙王爷招不招的,是先生救了福星,还不快点谢谢你家。”

    少妇听罢这才放下孩子,跪地道谢!

    孩子被救,家人提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可感激的话儿还没说完。中年男子拉着肖正清的手说:“先生,你不光救了我儿,还救了我一家人,你的大恩大德,我当厚报。”

    肖正清觉得此言过实,回应说:“我不是菩萨,可别这么说。”

    “你是菩萨,要不是你,我的小福星就没命了,福星,快谢谢叔叔。”少妇亲着儿子的小脸蛋说。

    “谢叔叔。”孩子怯生地说了句。

    “先生,我说这话是有其因的,我家三代单传,香火不旺,我又老来得子,娘就这么一个孙子,如果孩子没了,就等于我家塌了天,咳,不说这个了,走,到家去。”中年男子拉着肖正清就往村里走。

    “等等,你看我这样,能蹬你府吗?再说,我的马和行李还在河对岸,怎能瞥下?家我不去了,你们请回吧。”肖正清婉言谢绝。

    中年男子这才恍然大悟,恩人还赤着上身,光着脚板,裤子湿漉漉的,再看河对岸大柳树下,有一皮箱和衣物,一匹枣红马在吃草。不好意思地说:“瞧我,光顾让你回家了,却没注意这些事,山子,快跑回家,给你奶奶说,把我那套新绸褂拿来。”

    “哎”叫山子的应声一溜烟跑了。

    中年男子又对身边一厚生说:“金锁,你过河把先生的马和行李带回家。”

    “好”叫金锁的刚要下河,被肖正清拦住,说:“我的马是经过训练的,怕欺生,还得我去。”挣开中年男子的手又说:“老乡,区区一小事,不必记心,我走了,后会有期。”

    “这哪成啊。”中年男子又抓住他的手,死活不让。“先生,不能走,说啥也的到家坐坐,若是你杯水不喝,就这么走了,村里的人会指我脊梁骨的。”

    死抓着肖正清不放,大伙也在劝说,尤其是小姑娘抱着他的腰更是不放手。肖正清盛情难却,只好答应去家坐坐。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