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中华崛起之同治大帝

正文 第一章 守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同治十一年春,也就是公元一八七二年,在大清的土地之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度搜()阅本最新章节

    先是对吏制进行了变革,载淳再次祭起奢刀,对一部分贪官污吏杀头的杀头,罢官的罢官,大清的贪官污吏们经过此次的大清洗,有近三千多人下马,使天下为之震动

    同时载淳又启用了一批新人,这些都是载淳经过多年的储备,是各大院校的高尖人才,经过几年的历练,虽还略些有一些稚嫩,还也可以为任一方了载淳就是想用年轻人的干劲、冲劲,使大清获得生机,破这种官场的沉苛陋习

    这些年轻人虽然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在大方向上还正确的,不会对载淳的政策进抵触,同时也能接受新鲜的事物

    此套吏制在大清经过半年的推行,已经深入了人心,这些个年轻人每天都干劲十足,充沛的体力,就是他们的资本并且他们不会去祸害姓,这也是姓们最看重的

    载淳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有了时间,这些人才会慢慢的成长起来,才会渐渐的成为大清官声的中流砥柱,那时才是这套吏制成功之时,而现在还象是一棵下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需要良好的环境

    同时大清的币制改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也已经推行下去,在民间已经基本得到认可,白银也大慢慢回笼,这也是让载淳最为欣喜的事情

    就在大清一片欣欣向荣之时,忽然在湖南传来前军机领班大臣曾国藩薨逝,海关总署副署长曾纪泽、科技部的曾纪鸿、蒙古总督曾国荃等人相继上折,请按礼守制

    这让载淳感到有一丝的突然,同时象曾国荃、曾纪泽、曾纪鸿现在都身处要制,怎能轻易离去

    守制,出于古丧礼,家中父或母记亡后,儿或长孙心须在家守孝三年,弟一年在此期间,不得参加考试,任官去职;不缔结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不举行庆典如不能庆寿、给小孩办满月或日等

    此时的大清正在西北的新疆、北部的蒙古、东北三省布防,与俄国大战一触即发之时身为蒙古总督的曾国荃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将蒙古各部基本稳定,现在这个时候是不能出现一点乱的,曾国荃又怎能离去呢?

    而曾纪泽身为大清海关总署副署长,也是身处要职,大清海关可是肩负着大清赋税的三分之一还要强,如果与俄国战争一起,就是浇钱的时候,曾纪泽又怎能离去呢

    曾纪鸿现大虽然还很年轻,但在科技部也是身处要职,也不能轻易离去

    载淳在收到几人的奏折之后,并没有立即批复,而是召集的总理李鸿藻以及副总理骆秉章、李鸿章、灵桂等,紧急商议对策

    载淳说道:“现在正是大清的关键之时,这几人又都身处要职,不能轻易离身,别说三年,就是半年也不可以,这件事朕不能同意但又涉及到古礼,如果几人真的不能为曾大人守制,那么对他们的名声又非常的不好,所以朕也很是为难”

    李鸿藻说道:“如果皇上真要是不同意让他们回乡为曾大人守制,还得要想一个合理的借口,否则几人在士林这中的名声却时就臭了”

    李鸿章也说道:“李大人说得没错,即使是皇上强制将他们几人留下,对他们几人的名声也是有损的

    皇上,臣这里到是有一个办法,但就不知能否可行就是在各大报纸之上对守制之事进讨论,先造出一个声势,然后皇上再强令几人不得留职守制,这样可能对几人的名声会有所挽回”

    载淳一听,眼睛也是一亮,说道:“少荃说得不错,朕可以下旨,一日算一月,这样曾纪泽与曾纪鸿两人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也就够了,而曾国荃等人有一个月的时间也可以了,只是这样对曾老大人却是有些不敬了

    这样吧,朕就亲自去一趟湖南,祭拜曾老大人,同时尽快拟出曾老大人的谥号,以表其一生对大清之功”

    骆秉章这个副总理是主抓原来的礼部之事,对曾国藩之事也早已有所准备,所以在载淳说完之后,就说道:“皇上,我们已经拟出了几个谥号,请皇上圣裁”

    载淳看了看这几个谥号,如‘忠’、‘恭’等,虽然都是不错的美谥,但载淳觉得还不足以彰显曾国藩一生的功绩同时载淳还想到,在自己登基之后,曾国藩几次不惜损污自己的名声,来助自己成事,心中也对曾国藩的薨逝也很是伤感

    “曾老大人一生对大清可以说是功高盖世,在长毛之乱时,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扶大清与即倒,所以朕觉得曾老大人当得‘正’一谥,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曾老大人功绩之一二朕看就‘正’吧”载淳很是伤感的说道

    皇上都已经说出口了,同时曾国藩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又有谁出来做这个恶人呢,所以就一致通过了

    在第二日,中华报上就登出了一篇‘守制释解’的章,对古丧礼进行新的解释同时载淳还亲自写了一篇‘小家与大义’的章,这也是载淳第一次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写章,在大清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载淳在章中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小家,什么是大义,大家不稳小家不安,大家不存,小家何能幸免同时出在小家与大义发生矛盾之时,应该如何取舍通篇就是在说,在大义面前,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所变通

    载淳再次下旨,要亲往湖南,祭奠曾国藩同时驳回曾纪泽、曾纪鸿、曾国荃等人的守制折,只给了这几人三个月的假,同时还狠狠的申斥这几人,说几人墨守成规,为爱惜个人声名,不顾国家大义同时说明在几人治丧期间,每日按一月,守制三十六日,弟十二即可

    在载淳等人的前序铺之下,此时虽然也引起了一阵的争论,但已经是无关大局之事

    载淳坐自己的客轮直接走水路去了湖南载淳亲自为曾国藩撰写了一篇祭,并亲自在曾国藩的灵柩之前出,这是自大清开国以来还没有哪位大臣有过此殊荣

    同时谥号‘正’在大清开国到现在也就几人而矣,可见曾家在载淳心目中的地位

    载淳此次湖南之行,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因为善仁已经传来重要情报……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