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1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2123:23:46

    (续上)

    财富观念上的差别,也来源于这一最初的生**验。

    因为谷物与肉类比较,具有容易储存的优势;相对来说,肉类的不好储存,势必使人们选择尽快地去吃掉它,以防止腐烂。

    所以,中国社会注重储蓄的传统,与西方社会喜欢消费的传统,就有了各自充分的理由。

    以肉类为主要食物的民族,在肉类充裕时,应尽量多吃些,以便可以应付缺少猎物时必须忍受的饥饿。

    这就像储蓄和赊帐,偿还能力差的人,帐会越赊越多,而且他还必须继续赊下去。赊得多了,就必须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抵押,因为他除此之外已经没有其他可抵押的了,最后唯有选择做别人的奴仆才是终结债务的现实办法。

    如果他不愿意做别人的奴仆,那就只有苦练技艺提高自己的狩猎技巧,或者还有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就是去偷去抢——本来猎物就是大家在争夺中靠力气大小争抢的,每个人认为有自己一份也很应该。

    2011-03-2123:26:21

    (续上)

    当然,全部的事情或许不一定如我们分析的这样合乎生活的逻辑,它总是要更复杂一些。

    特别是涉及到社会结构与权力结构时,情况会复杂得即使当事人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普遍现象。

    如果每个民族都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由存在——假定希腊半岛不被雅利安人占有,闪米特人仍然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地中海东岸上,印度次大陆的原居民达罗毗荼人成功地抵抗了雅利安人的入侵,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不被亚历山大征服、不被罗马帝国蹂躏——很难想象今天的雅利安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同样,我们也很难想象希腊半岛的原驻民,今天会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而闪米特人的希伯来后裔的生活,也肯定不是今天这样,夹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和穆斯林人之间。

    但是,我们确知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东亚平原上的中国人,因自雅利安人离开多瑙河以东地区去征服世界的四千年历史中,基本上未受到它的影响而按照自己的传统生存了下来。

    2011-03-2123:28:07

    (续上)

    这种例外,或许主要得因于喜马拉雅山险峻的山峰,和雄踞在北亚草原上的匈奴人和蒙古人。

    匈奴人和蒙古人与雅利安人相似,都是游牧民族,他们尽管矮而粗壮,但在征战和骑射技艺上丝毫不逊于雅利安人,他们在给华夏人造成极大压力的同时,也阻挡了(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雅利安人东进的可能。

    高山和“蛮族”这两方面的因素,保护了东亚平原不受雅利安人(不知他们有没有做过这种尝试?)的扩张影响,从而也使这一群以谷物为主要食物人类,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直到170年前(1840年)雅利安后裔由海路登上这块大陆为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