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22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0100:20:57

    2、兴中会中的基督徒、秘密会社成员和下层士子

    要正确地理解革命是如何在中国发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在进行革命之前,已经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共识:学习西方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对抗西方。

    但同时,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比如怎样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多少,又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由于分歧是如此地严重,以至于以改良为主要诉求的维新派、以革命为主要目标的共和派,都至少可分为温和和激进两种主要的类型。

    温和的维新派以康有为为代表,主张君主立宪;

    激进的维新派以梁启超为代表,主张依靠新民教育求长远的国民素质改善;

    温和的革命派以章炳麟为代表,他们支持革命或为痛恨清廷或为痛恨洋人,但远离一切以暴力为诉求的活动;

    而激进革命派则主张以武装暴力的方式推翻满清统治,以求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当然这种划分方法,只为理解上方便一些。实际上,维新者与革命者之间、温和派和急进派之间,并没有确切的界限,且常常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甚至相互支持。

    比如,作为倡导新民的梁启超,始终与革命派中的各类人物和势力保持着联系,革命派中的各类人物可能会因意见分歧或思想论争,而指责甚至谩骂改良派,但只要涉及到民族和国家前途的大事,所有积极求变的人们,又可以不计前嫌地自动地联合起来。

    2011-04-0100:22:44

    (续上)

    而在革命者这里,情况尤其复杂些。

    我们可从兴中会的成员构成和兴中会发动的第一次起义所依靠的那些主要力量,来认识这一复杂性。

    首先,兴中会的骨干是孙文和他的几个朋友,他们接受过传统的私塾教育,又在香港及广州接受过教会学校的教育,但他们对中国传统儒学和西方的思想,掌握得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如果不是勇气和持之以恒地以反清作为自己的目标,很难说他们可以凭借思想的力量吸引人们跟随。

    2011-04-0100:25:22

    (续上)

    其次,兴中会作为一个革命者的组织,人数以几百人为限,成员几乎都是广州地区的人,且三分之二成员的生活和活动是在中国本土以外。

    其成员主要是三部分人:年轻的中国基督徒、秘密会社成员、读过一些书的低级知识分子。

    第一批加入兴中会的人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年轻的基督教教徒,这些以成为基督徒为反叛标志的年轻人大多又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低级知识分子。

    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主要借助的是亲戚、同乡和同学关系。

    兴中会与秘密会社的关系也是松散的,更多地是由于孙文早期(1886年)曾经参加或串联过具有强烈反清情绪的哥老会,因此在秘密会社中容易引起一些信任。而策划1895年的第一次起义时,广州周边地区的哥老会和三合会秘密组织,曾给予孙文等人以极大的支持,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

    但由于这些秘密会社成员大多数是失去了生计的平民、流浪的劳工、被遣散的士兵乡勇及丧失生计的人,也包括土匪、海盗、小偷、走私贩子等中国社会的“边缘人”,而少数绅商和家境殷实的体面人,也有因反清意识强烈或企图利用秘密会社而参加秘密会社的。

    由于社会地位关系,绅商往往成为秘密会社的领袖,因此,秘密会社的反清思想,本身并不具有革命的性质,而且参加革命者策划的起义,也仅仅是他们经常想做的事情之一。

    这些秘密会社的领袖后来大多加入了兴中会。孙文1896年在美国短暂停留期间,还曾经在哥老会中倡导革命,并将哥老会抬高为“民族老革命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