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23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0123:59:01

    (续上)

    这些现象至少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读书人中的中下层(举人及以下)成员,一旦受维新思想或革命者的影响,便不会再轻易成为满清政府的同盟者,而且他们的激进言行必然地会引起保守士大夫的责难。

    对社会变革的敏感性,区分了读书人对于变革的态度,而不是出身和经济地位,决定他们成为革命者还是守旧者;恰恰相反,家境富裕的士绅,甚至会较那些需要为了家族的名望去博取功名的寒门士子,更容易参与社会变革的事业,至少不存在明显的区别。即便革命时期,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及**的高级官员,也大致上是如此。

    其二,士绅和秘密会党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在革命问题上的鸿沟,或者说,读书人的革命性,并不会必然地高于秘密会党,或者相反;而秘密会社成员提供给革命者的支持,也并不表示他们是无产者或者农民的组织。

    在哥老会那里,因所有的成员在堂内是平等的,出身和身份并不会必然构成彼此之间犹如兄弟关系的基础。

    作为成员平等关系基础的,是会党之间的相互救济和侠义精神。

    后世革命者通常按经济地位确定个人革命立场的做法,显而易见不符合辛亥革命期间的事实。

    2011-04-0200:04:28

    【史外肆言】唐才常起义,的确和孙文及黄兴主导的起义大致相同。而构成起义的主要力量,则揭示了革命发展的复杂性。这是我们特意介绍唐才常起义背景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到,后世革命者,以经济地位或个人出身来理解革命动力的理论,实际上是片面的。

    2011-04-0215:32:13

    6、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孙文倡议军法、约法、宪法之治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湖南革命者、广东革命者与江浙革命者的合作,并将以年轻人为主要力量的其他地区的革命者集结在孙文的旗下。

    那些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海外华人、半西化的中国年轻基督徒与教会学校的激进学生、具有反清传统的秘密会社成员、反对满清和帝国主义的留学生、受经世之学影响赞同民权共和的独立学者、支持革命者的新军中的少数官兵等各类人,暂时被集结到以孙文为领袖的同盟会。

    这些人是他们所在的社会群体的激进思想的代表者。但他们所代表的只是他们个人,而不是那些社会群体的利益。

    这或许是中国革命与世界文明欧洲化进程中其他革命所不同的地方。

    中国的革命者,将他们对于社会应该通过革命来实现根本改变的理想,寄托于连他们都难以理解清楚的西方共和政体上,认为这个政体要比满清朝廷所代表的中国帝制,更适合中国人的未来需要。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推翻满清对中国的统治,就是同盟会这一松散组织的革命任务。

    而对于推翻满清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才是合适的,没有哪个革命者能够给出清晰的答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