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30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1823:28:28

    (续上)

    梁启超或许是从政党政治中醒悟了过来,曾作《异哉所谓国体问题》一文,对袁氏称帝予以反对,并对拥戴闹剧有自己精到的理解:

    “自国体问题发生以来,所谓讨论者,皆袁氏自讨自论;所谓赞成者,皆袁氏自赞自成;所谓请愿者,皆袁氏自请自愿;所谓表决者,皆袁氏自表自决;所谓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右手挟利刃,左手持金钱,啸聚国中最下贱无耻之少数人,如演傀儡戏者然;由一人在幕内牵线,而其左右十数嬖人蠕蠕而动;此十数嬖人者复牵第二线,而各省长官乃至参政院蠕蠕而动;彼长官等复牵第三线,而千百余只不识廉耻之辈,冒称国民代表者蠕蠕而动。”【8】

    【8】引自: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11-04-1823:33:57

    (续上)

    这梁启超说得痛快,却忘了一年前袁氏解散国民党时,他的进步党是如何踌躇满志地组建以熊希龄为总理的“第一流内阁”情形了。

    其实,袁氏的傀儡戏,他梁启超也曾经串演过角色。

    不仅梁启超,便是孙文、黄兴也都串演过。孙文曾对袁氏有“在未来的十年间,总统一职非他莫属”的评价。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三点。

    一是革命派、维新立宪派和北洋新军联手迫使清帝退位后,三者的联合势必瓦解,因本来三者就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是革命派表面上于革命居功至伟,但实际上由于一般民众仍按照清室在位时的印象,将其视为喜欢闹乱子的乱党暴民,并不给予实际的支持,反而认为将乱党除去,就可以安居乐业了。这一点已被袁氏窥得,所以敢放胆称帝。

    三是梁启超等维新立宪派人物,本出身于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思想,对袁氏擭取国器及大权,尚在其容忍范围之内,及至到了失去政治上立足之地后,才知道自己做了袁世凯的木偶。

    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便是北洋新军可用武力对付或恫吓革命党及立宪派。

    而革命党及立宪派,尽管在地方都有一定的支持力量,却并不完全可靠,结果形成北洋新军与革命派的对峙。

    而立宪派则先支持袁氏,后支持革命派,既为信念左右,又为势利引诱,最后随着袁氏帝制梦的毁灭,也渐渐退出政治舞台了。

    2011-04-1900:33:32

    (续上)

    而袁氏的皇帝梦,也并不是袁氏所独有。

    浸淫于帝制皇权2000多年的社会,要一下子从高呼“万岁”的无限尊荣中走出,需要多少时间,很难评估。

    袁世凯就曾在辛亥革命后,对泰晤士报记者说:“余深信国民中有十分之七仍系守旧分子……进步一派,不过占十分之三耳。今若推倒清室,将来守旧党,必又起而谋恢复帝制。”【9】

    这当然不是说他早有称帝的想法。

    但清室退位后,一下子没有皇帝的日子,还真是不太习惯,如果共和政体得以顺利运转倒也罢了,但偏偏争争嚷嚷无法运转。

    在这争嚷之中,连列强还在中国霸着土地、吃着关税都忘了。

    政客吵架,总统弄权,是共和好还是帝制好,这本来就是立宪派上层士绅和共和派下层士子们,根本未弄清的问题。

    而将这一问题,放在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的人看来,革命及共和政体下的社会,既无秩序,也无建立秩序的办法,共和只是突增混乱而已。

    当年写对子骂郭嵩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湖南学界泰斗王闿运,看不惯政党政治家们种种沽名钓誉行为,对袁世凯的弄权也极为不满,便赋对讽之: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9】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