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35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2915:23:37

    (续上)

    因此,文学革命倡议一出,即得到那些接受新思想人物的广泛支持,其中来自钱玄同这个音韵文字专家的支持,使白话文作为书面语的写作,有了不争的合理性。

    钱玄同(1887-1939年)为了帮助推广白话文写作,还与《新青年》编辑部的刘半农(刘复,1891-1934年),唱起了一出白话与文言的双簧。

    钱化名“王敬轩”,致信《新青年》,指责《新青年》,“排斥孔子,废灭纲常之伦”,而“对于西教”,则“从不排斥”,是“工于媚外,惟强是从”,“对于中国文豪,专事丑诋”,“目桐城为谬种,选学为妖孽”。

    此信还以严复和林纾对欧洲著书的翻译为证,说明文言文在翻译西学方面,并不像非议文言文者指责的那样,难为其功。

    2011-04-2915:24:57

    (续上)

    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对这段文字的答复,则是嬉笑怒骂皆有。

    但不管两人如何自唱双簧,还是陷于倡导新学和文学革命者自身的泥淖之中。

    即不能对旧学和新学的关系,旧文学和新文学的优劣,有正反两端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从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中,隐约看到此后几十年内,偏狭和偏激的学术风气,及革命文风的影子。

    这恰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多数新思想者的共同问题。

    2011-04-2915:27:31

    (续上)

    当然,像严复和林纾(1852-1924年)这些国学深厚的人,是不可能如刘半农这些年轻一代那样,拿本是尊严象征的文字做如此胡闹的。

    而对年轻的革命者来说,这种文字上的胡闹,却被当作一种神圣的事业。

    因为他们认为对旧文学、旧文章胡闹(革命)一番,将有助于新思想和新社会的建设。

    如此,我们也便不难理解严复和林纾,为何会坚决反对这场文学革命了。

    林纾是晚清举人,进士不第后以教书为生。

    他在留学巴黎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翻译了159部、1200万字的译著,包括《茶花女》、《迦茵小传》等,其中以对欧洲文学作品的翻译最为人称道。

    他的译著严谨,能精准把握原著精神,且语言经典雅致。

    正是他的努力,西方文学被介绍到中国,帮助中国人通过文学作品去了解西方的风俗、社会问题、伦理观念、家庭关系及文学成就。

    林纾曾于1918年,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对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胡适“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提出了质疑。

    其中有“大学少数教员所提倡之白话的文字,是否与引车卖浆者所操之语相等?”一问。

    正是此问,引起了倡导文学革命者的大加挞伐,以至于生出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对唱。

    2011-04-2915:35:33

    (续上)

    平实而论,林纾对于北京大学新风气的关心自有其道理。便是在英国,也多以维多利亚时代优雅的英文为自豪。

    但白话文与新文学之倡导,此时也处于并不明朗之阶段。

    况且早在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强学时,一些报章新闻也开始了半白话半文言的使用。

    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均以白话写作,梁启超1902年创办的《新民丛报》上的文章,即多以白话成文,章太炎与之论战的《民报》上的文章,也大多用半白话半文言写作,便是陈独秀,在1897年所作的《扬子江形势论略》一文,文言中已兼有白话,而陈于1903年在《苏报》上发表的《安徽爱国会演说》一文,便完全采用白话了【13】。

    上溯至明清小说,元曲,也是以说唱的口语为主,间杂些文雅的古言,今天的初中生基本上都看得懂。

    再上溯到宋词(如李清照),上溯到唐诗(如李白、杜甫),大体上以口语作为基础来进行情感表达。

    【13】陈独秀的这两篇文章,可参见: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04-2915:37:34

    (续上)

    由此可知,如果仅从写文章,是该用文言还是白话来说,《新青年》及其新学的倡导者,将白话文写作的提倡,作为一个非如此不可的事项,完全是多此一举。

    因为无论如何,白话文写作已经是事实,不去倡导,也会成为作文的一种选择,而作者是用文言还是用白话,完全可理解为是作者个人的便利。

    其实,胡、陈以文言“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为由反对古文写作,诉求的恰恰是白话文可以“开启民智”的代“科学和民主立言”的文以载道逻辑。

    这种偏激的对古文的厌弃情绪,实则包含求新的社会情绪。

    而在反对古文写作的过程中,将中文写作中求真、求实、求雅、对偶、工律、用典、简洁的风气,斥之为守旧标志的过激行为,则毁了中国的词章传统和儒雅的人文精神。

    ——就此而言,胡适责任大焉。

    2011-04-2915:40:59

    (续上)

    就文学革命提出的以上意见,并不是去否定它在新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方面的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京派和海派文学,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兴盛起来,一批以白话文写作的作家涌现出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