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44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0321:15:15

    shenshihewangzu(旺族)jincheng,nongcunshuilingdao?——

    louzhuzhegewentiyoudiankexiao.zhenzhengdedajiazugenbenmeiyoujincheng,tamencaishigongchandangdelingdaoliliang.yejiushinisuowei-xiangduifuyujiating-hezhongshidushudejiating.

    ==========================

    望族及财富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在晚清开始,一致持续到第一次国内战争期间后,这一趋势仍在加强。这个趋势存在了大约80年左右的时间,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且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可笑。

    2011-06-0321:50:20

    4、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与人民共和国的庶民政治

    如果说江西武装割据早期,井冈山的农民对**的红军,还表现为一定迟疑的话,这一迟疑在延安地区则不再存在。

    这主要是由于刘志丹的武装在这一地区活跃了几年时间,农民已经从**“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中分享了好处。

    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是,1928-1930年间,西北四省(陕西、甘肃、内蒙、绥远)的严重灾荒,使乡村陷入了饥馑荒芜的境地,土地被大量集中于少数地主官僚手中,而税赋却仍然由已经失去土地的农民来承担【15】。

    逆来顺受的中国农民,即使明知等待着的是饿死的命运,也很少自发地起来造反。

    这曾经使埃德加.斯诺迷惑,以为“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使一个中国人起来斗争”。【16】

    【15】如人口约1千万的甘肃,因灾荒饿死的人约200万,而税收却基本维持在每年800万元左右,另外每年还要为冯玉祥的军队提供约1000万元的军费,税赋异常繁重。如陕西农民所付的土地税和附加税达收入的45%左右,其他税捐还有20%。农村几近陷入破产。参见:[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69-171页。

    【16】[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2011-06-0321:51:40

    (续上)

    正像我们曾经说过的那样,1900年以后,在新的乡村领导者未成长起来之前,乡村生活逐渐远离了政治精英们的视线。

    而不管是政治精英还是革命者,都天真地认为,在城市中进行着的那些革命的政治运动——洋务运动、变法运动、立宪运动、民权共和运动、国民革命等,一旦达到了预计的成功,中国就会像预计的那样,实现富强和民族自决的目标,而没有考虑到4万万农民的命运改善,才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大业的首要之务。

    2011-06-0321:53:42

    (续上)

    尝试去改善农民命运的是**中的本土派领导者——不以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令为依归者,他们借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开张了组织穷困农民针对富裕乡绅的政治性斗争,且在广东、湖南和江西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在广东,澎湃将海陆丰的农民组织了起来,开展了清算乡绅的农会运动,以暴力和血腥的方式对付那些抗拒农民代表的富裕乡绅【17】;

    在湖南,打倒“土豪劣绅”的农会运动,在3年多时间内,使多半个湖南的农民开始了依靠农会管理乡村社会的试验,以此成就了**的事业;

    而江西的成就更大,在1928-1934年间的短短6年时间里,土地革命这一新的政治方式,既成为苏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使苏区范围内的农民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将自己对幸福生活的梦想,寄托于“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承诺里,为中国的4万万农民树立了一个榜样。

    【17】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42-345页。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