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46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1015:32:46

    (续上)

    由表中数据可知,晋绥根据地的土地税是较高的,农民税负率约20%,或者说平均5个人要供养1个抗日战士,北岳根据地大约是10-12个人供养1个抗日战士,这基本解决了抗日武装的最低限度的给养问题。

    在根据地发展时期,**并不主张通过提高税赋,来提高抗日将士的生活质量。**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明确要求:“游击战争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必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即合理负担和保护商业,当地政权和游击队决不能破坏这种原则,否则将影响于根据地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支持”。

    尽管不可能所有土地税都拿来打仗,但土地税之外的其他税赋,并没有统计在内,而抗战时期根据地的自治政权除了抗日之外,其他社会公共事务的开支都被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弥补财政开支的另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是没收通敌者的所有财产,这是一些大户为保护自己而暗中巴结日本人所付出的代价。

    2011-06-1015:37:35

    (续上)

    **在形势复杂且艰难的敌后根据地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军事-政治控制与民众支持的结合【10】。

    所以,将半巩固区发展为巩固区,就成了**在根据地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但“要确立真正的控制权却是一个缓慢的、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它受到地区条件、地方社会状况和对立或敌对势力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晋察冀这个最成功的根据地地区,这个进程也困难重重。群众不会自发地集合在**一边。”彭真于1941年夏天在《察冀边区各项具体政策及党的建设经验》中写道:

    “在根据地创建之初,工人、农民的政治觉悟尚未提高,组织尚未真正形成,一般尚未脱离地主和富农的欺骗和影响。除少数积极分子外,仍在瞻前顾后地观望形势,不敢积极起来斗争。有不少农民在合法公开地减租减息后,又偷偷把已减的租息照原额私自缴回。有的工人在增加工资之后,又暗与雇主约定,明加暗不加。有的工人、雇农已经当选村长,但遇到问题,背地里仍请示地主士绅、雇主或者要求他们谅解。

    “在工人、农民确实经过一些斗争(开始主要是自上而下发动的),逐渐真正觉悟起来之后,才“胆敢反抗”了。

    “当群众起来时,有的农民在减租减息之后,又根本不缴租还债了,甚至在地主讨租时,大算旧账,反要地主倒贴;有的在村民大会上指骂顽同地主,剥夺地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的雇农在选举中要求雇主投自己的票,美其名日“劳资合作”;有的农民在街上故意撞犯地主,反责备地主瞎眼并向之挑衅。总之,一切都翻过来了。这代表着群众运动的一个阶段。但这种逾越环境与政策许可范围的斗争,是会走到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这种情形在去年我们接到中央“七七”三周年指示【10】、颁布了“双十纲领”【11】以后,便开始纠正,使双方斗争约束在一定范围内,符合统一战线的环境与政策。”

    【10】1940年7月7日中国**发布的《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

    【11】1940年8月30日公布的《**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有20条,故称双十纲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