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55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3011:56:57

    【续上】

    作为自由民主派中的左翼,施复亮赞同的是自由民主下的新民主主义和新资本主义。

    他反复强调的自由和民主是需要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的观点,正是自由民主派知识分子的共同主张。

    问题是,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对峙,再一次将中国的国内政治裹狎其中,自由民主主义者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境地。

    这一窘境,蔡乐苏在《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中以主编人的身份评价道:

    “一心学美国吧,资本主义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各种弊端已暴露于世;一心学苏联吧,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一统天下又怕受不了。其实即使是**人,也未尝不知道苏联的毛病。所以,在当时中国有头脑的人们当中,真正倾向一端的人是很少的,比较共同的心态是:要取美苏之长,将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结合起来,开辟一条中国发展的新路。”【25】

    【注25】张勇、蔡乐苏主编,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91页。

    2011-06-3011:58:59

    【续上】

    这条新路,在自由民主派知识分子的认知里,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是不完全相同的。

    经济上可以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主张混合起来,形成一条发展中国经济的“混合经济”之路。

    马寅初1947年发表在《经济评论》上的文章《中国经济之路》,对混合经济做了阐释:

    “然中国应走之路,究将如何乎?往日国民党的主张,重工业归国营,轻工业归民营,逐渐导入社会主义。……国防最高委员会第148次会议(1944年)通过中国第一期经济建设原则,……大致如下:

    “我国经济建设事业之经营,为有计划的实施,以有计划的自由经济逐渐发展,以达到民生主义经济制度之完成。对于经营方式,应在不违背节制资本之原则下,尽量鼓励民营企业。对于外资利用,则依照平等互惠国际经济合作之精神,在不妨碍主权及计划实施之前提下,以各种方式加以吸收,总期以企业自由刺激经济事业之实施与发展。……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我们不完全采用英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制度,亦不完全采用苏联社会主义一切国营的制度,乃提出一种混合经济的制度,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同时并进。”【26】

    【注26】张勇、蔡乐苏主编,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08-609页。

    2011-06-3012:01:22

    【续上】

    不管是马寅初,还是蒋中正人委员长的国防最高委员会,似乎为我们描绘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政策。

    对此有所感慨是正常的,因为历史往往会教训和启示后人。

    同样的历史教训,也存在于政治民主问题上。

    只是自由民主派对政治民主的理解,不像“混合经济”那样形成了共识。

    左翼一派认为,民主问题可简约为解决大多数人的实际利害问题,如把农民和工人身上的“枷锁”解除了,他们“翻身”了,民主问题也就因经济地位的改变必然导致政治地位的改变而得到实现;

    而另一派则认为,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不应混为一谈,经济上“民主”了,并不能直接导致政治民主。【27】

    储安平所持的即是后一种观点。

    【注27】张勇、蔡乐苏主编,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92页。有关左翼的观点,可参看该书第592-597页潘梓年《土地改革与民主运动》一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