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6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7-2421:47:03

    【续上】

    1914年后,民族工商业发展状况如下。

    第一,近代工业在沿海城市呈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以手工业为主的内地城镇工场工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食品、纺织、成衣、织袜、玻璃器皿、火柴、有了等产品的生产开始向乡村城镇扩展,且由于采用新的技术工艺并以工业材料为原料,手工业活动及中国不发达的工业经济,具备了近代工业的特征。

    1912-1920年间,近代工业的增长率达到13.8%。这个增长率只有在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才出现过。

    2011-07-2421:59:55

    【续上】

    第二,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国内与国外贸易也出现了快速增长,且改变了城市社会的上层结构。

    如对外贸易总值由1918年的10.4亿两,上升到1923年的16.7亿两,到1919年时,贸易赤字缩小到不足1600万两。【10】

    国际贸易的发展、农产品价格的稳定、银价的上涨及国际“白银”汇率的上升,表现在国内贸易方面,使商界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如纺纱厂每只纱的利润增长了70%,钱庄的利润增加了74%,一些重要公司的利润增加了20倍。【11】

    工商业的繁荣和利润的增长,使资产阶级在城市中开始享有较高的社会威望,他们自然地加入到城市传统的绅商名流阵营中。

    这个在晚清时期形成的绅商名流阵营,由绅商和具有科举功名或官僚背景的名流构成,他们是革命后城市社会的实际领导者。

    现在,新的资产阶级的加入,使商业的力量得到加强,无疑削弱了传统社会名流的影响力。

    《剑桥中华民国史》的作者们认为,这不仅加深了商人和名流之间的裂痕,也扩大了城乡之间的鸿沟,迫使农村为城市的各项事业提供资金。【12】

    重要的是,城市商业力量的成长,使城市社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实现了空前的结合,尤其是在省级议会中,绅商的力量凝为一体,如1921-1926年间的浙江,省议会中绅商与名流的议席占88%。

    这些新知名人士和传统的社会名流,不仅继续维护已重新组合的地主利益,也竭力保护商人的利益。

    【注10,11,12】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740,744页。

    2011-07-2422:04:10

    【续上】

    第三,由于同样的原因,外国在华银行开始衰落,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民族新式银行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1918-1919年两年间,就创办了96家银行机构。

    最早的官方银行,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也都进行了改造,前者成为中央银行,后者成为实业性质的银行;而传统的钱庄也得到了发展,承担着商业银行的功能。

    如1920年,上海有71家钱庄(1913年只有13家),控制着770万元的资本。银行业的发展为国内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信贷支持。

    2011-07-2422:06:25

    【续上】

    第四,工业、贸易、银行业的发展及其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促进了中国城市功能的转变。

    首先,城市人口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人口的总增长率,反映了城市作为新的发展中心对乡村社会的吸引力。

    在1900-1921年间,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或租界较集中的城市,人口都大规模地增长。

    如北京由1912年的725235人,增加到1921年的863209人;

    天津由1900年的320000人,增加到1921年的837000人;

    青岛由1911年的54459人,增加到1921年的83272人;

    上海由1910年的1056427人,增加1920年的2458916人,上海的外国人,也由1910年的13536人,增加到1920年的23307人。【13】

    城市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必然引起城市范围的扩大,原先的郊外成为了新建筑的工地,古老的城墙和牌式门楼被拆除,高大的西式商业建筑取代老式中式建筑,成为城市繁荣的标志。

    【注13】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740-741页。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