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67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8-1121:50:15

    4、人民公社与农业-军事**

    与工业领域大炼钢铁相匹配的,是1958年发动的带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实质上是农业-军事**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并不像工商业改造和手工业改造那样获得了明显的成功。

    如1952至1957年间粮食人均消费量提高不到3%,【39】而1953年、1955年春天的农村粮食危机,使国家征收粮食的计划受到严峻挑战,在1954年达到900亿斤的最高峰后,逐年下降,1957年下降到760亿斤。

    同时,非农业人口的快速增长(1952年为8300万人,1954年为9800万人,1957年达到10600万人),使非农业人口粮食供应出现紧张。【40】

    这可从1952年全国人均年消费粮食395斤,到1957年只增加了13斤(其中农村人均年消费409公斤、城市392斤)的事实中得到说明。【41】

    【注39】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79页。

    【注40】上书180-181页。

    【注41】上书第392页表5。粮食消费量指未加工的稻谷、小米、小麦、玉米以及加工过的其他粮食,也包括薯类以及大豆和其他豆类。

    2011-08-1121:52:38

    【续上】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巩固合作化运动的成果,特别是提高农民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解决农民退社和不愿再参加合作社、合作社以外的富裕中农存在个体致富行为的消极影响、社员忽视集体责任等问题【42】,**在完成反右运动工作部署之后,于7月份宣布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将年轻知识分子、学生和毕业生派到农村,帮助农民认识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加强对地主和富农的管制、反对牛鬼蛇神、批评损害合作社利益的人、让群众参与讨论他们的利益不在于自留地和自由市场问题、控制或化解反对合作社的情绪、孤立激烈反对合作化运动的地主、富农及私人投机者等,国家并通过降低粮食征购数量、加强对自由市场的组织控制等措施,使农民相信走合作化道路才是他们正确的选择。

    【注42】《南方日报》1957年7月26日报道:广东有13万农户退社,其中2万户经力劝也不愿返社。《南方日报》1957年12月8日刊载**意见为:“合作社以外的富裕中农利用管理上的松懈,……从事私人的生意、投机、逃税、破坏国家的市场管理,……这吸引不坚定的合作社社员脱离合作社,从事自己的生产。”

    2011-08-1121:55:21

    【续上】

    土地改革与合作化运动只解决了农民与土地及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农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认识问题,尚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来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仍然是加强党对合作社的领导。

    尽管1956年时,党支部已经在90%的乡级单位建立起来,但这些以复员军人和贫雇农为主的积极分子组成的农村基层领导阶层,对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一定不如寻求独立耕作倾向那样清晰明白,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受小农生产支配的薄弱领导结构,曾无力阻止农民对集体化政策的各种抵制。【43】

    为了避免同样情况在中国出现,**精心制定了使全体农民除了合作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的政策,即通过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粮食和农产品及农用品的计划购销政策,使农业经济资源被组织起来,富农私有经济快速地失去发展机会。

    这种政策的成功,使合作化中期较为关注的吸收中农入社政策,转向重点扶持乡村中占农民约60%的贫农阶层,1956年已经开始在高级合作社中取消有利于中农的土地分红政策,在通过土地改革剥夺了约10%的地主、富农的经济权利后,又通过合作化运动变相侵害了约30%的中农群体的利益。

    由此,进一步变革农村社会关系的矛盾和动力开始形成,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准备了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

    【注43】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22页。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