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个清朝,二个女人——一部女子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

正文 第1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9-0619:58:06

    28

    天命11年正月,容忍数年未发的老汗王努尔哈赤,一出手就败在了大明的强项汉子袁崇焕的宁远城下。

    这对于天性自负的努尔哈赤而言,绝对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努尔哈赤哀怜地自觉:属于他的时代怕是真的要过去了。

    日移庭影渐晚定。

    七月的时候,犹自强撑着病体处理公务的努尔哈赤老汗王,忽然浑身上下都有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他接受了二贝勒阿敏的建议,跑到大豆、高粱正在抽穗成熟的清河汤泉去泡温泉疗养。但这时,努尔哈赤老汗王的生命已非人力可以挽回的了。

    努尔哈赤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前景不妙。

    一位68岁的垂死老者,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政治风雨。努尔哈赤在生命的最后时段,对于自己的一些内斗不已的贝勒子孙们,已是深深地厌倦了。

    因此,他只挂念着那个丰神冶丽却又心思单纯的阿巴亥大妃。

    他传令阿巴亥万分火速地赶到了自己的身边。

    后来有史学家猜测:当政治经验生涩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赶到躺在病床上奄奄待死的努尔哈赤身边时。她的反映是感性的。

    盈盈的粉泪从阿巴亥的脸颊上流了下来。

    努尔哈赤是经验老道的政治家。

    此时,他的**虽然已经陷入了一种反反复复的昏迷之中,可是,他的意识却始终是顽强的。

    他清晰地意识了隐藏于阿巴亥身旁的巨大的政治涡流。这旋流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春半桃花的阿巴亥吞灭。

    其时,不管青翠的阿巴亥对于政治是否真正的有兴趣,她当时的一枝独秀的大福晋内宫地位,以及三个正在咄咄长成的小贝勒爷,就已然将其置身于了滚滚的政治恶浪之中。

    努尔哈赤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看穿了他的一群虎狼之心的、贝勒子孙的真实用意之后,就开始用他有力的政治推手,大力重塑阿巴亥的形象。有努尔哈赤这一支弥坚的老枪,刻意地挺举起阿巴亥与她的三个儿子;其他的贝勒们虽感郁闷,一时却谁也不敢讲什么。

    现在,努尔哈赤这一只老狮子很快就要从人间谢幕了。

    阿巴亥立刻就可能成为暴露在众人视线之内的,第一只的小肥羊了。

    因此,一息尚存的努尔哈赤,尽管对于眼前的一枝梨花带雨急的阿巴亥,是恋恋不舍的。

    可他仍然坚韧地忍住了、从心底涌出的巨大的伤感。

    他喘着粗气,艰难而又迫切地叮嘱阿巴亥:快!快把他送回盛京去!他要在众臣面前宣布自己的临终遗命。

    只是,老汗王努尔哈赤在行舟走到离沈阳城不远的,一个叫瑷鸡堡的小地方之时,最终还是没有挺住。

    他的生命之烛熬尽了最后一滴油。

    他还是遗憾地撒手归西了。

    这似乎是冥冥中、命运的一种机缘的选择了。

    2010-09-0820:05:24

    29

    盖世英雄努尔哈赤老汗王归天的消息,迅速地对外界发布了。

    诸贝勒大臣们心急火燎地,轮换肩抬着老汗王的棺柩,迎着一路飘着的绵绵小雨,疾步往京城的方向赶。

    努尔哈赤是下午三点左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是夜的初更时分,努尔哈赤的遗体即已安稳地躺在了沈阳的皇宫中。

    紧接着,缤纷撩乱、瞬息万变的时局,就不是阿巴亥大妃那样一位孤孤单单的弱女子所可能左右的了。

    老汗王努尔哈赤的生前,纵然有万般放心不下的心事,此际都是尘埃落定的放低了。

    此时,众贝勒大臣最关心的事情在于,老汗王在弥留之际,与大福晋阿巴亥单独相处时,是否留下过什么政治遗嘱?

    迎着大家虎视眈眈的目光,大福晋阿巴亥紧张地犹豫了好一阵子。

    最终,她还是银牙一咬,以一种豁出去了的心情,讲出了老汗王的临终遗言:由十四子多尔衮继承汗位,由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后,代善归政。

    结果或者在某些人的预料之中。

    可是,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符合当时在场的多数贝勒大臣的心意的。

    所以,这一群玩惯了刀枪的武夫,当时就有人把不屑写在了脸上。

    贝勒大臣们也自己立得住足的反驳道理:老汗王在生命的后期,曾反复强调过八王共执国政的政治体制。这已经是众目睽睽之下的一项基本国策了。现在,老汗王刚刚长眠于地下,这女子就想改弦更张,弄了个自己亲生的13岁的小毛孩来糊弄大家,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些有资格进场参与料理老汗王后事的贝勒大臣们,可都是当年草原上响当当的成名人物。

    贝勒大臣们的心底有气。

    当时的朝堂会议上,就乱糟糟地吵骂成了一团。

    贝勒大臣们抓住了大福晋阿巴亥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汗王薨逝时,诸贝勒重臣竟然无一人可以在旁边为证,只凭大福晋的一张利口,就凭空捏造了这样一条政治遗嘱,这遗嘱的真实性谁来保证?

    2010-09-0820:09:07

    为此,当时政坛上真正的大佬级人物,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腆着大肚皮姗姗地登场了。

    他们召开了一次紧急的碰头会议。

    这才是真正继往开来,决定后金未来政局的一次重要会议。

    四大贝勒中,至少有三大贝勒,对于阿巴亥设计的那个政治遗嘱嗤之以鼻。

    如此,短峭且情致宛然的阿巴亥之政治前途,在议会的伊始,就被大家否定了。

    大福晋阿巴亥也真把政治这一碗饭,想得太天真了。

    这些人都不是孬瓜。政治的前景,明眼人一瞥之下,所有的幽明曲折尽收眼底。

    三大贝勒板起手指计算:当时的八旗中,皇太极握两黄旗,代善握正红旗,阿敏握镶蓝旗,莽古尔泰握正蓝旗,19岁阿济格、13岁多尔衮与10岁多铎三弟兄竟分掌镶红、正白和镶白三旗。诸贝勒对于“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的多尔衮三弟兄,仅凭母亲受宠而得老汗王青眼厚赐,早就心有不服了。当时只是慑于老汗王的肃静威严,才不敢出声吵嚷。

    现在是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

    不是东风呛倒西风,就是西风强过东风。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一母所生的兄弟、坐拥之实力,已强劲过三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位。大贝勒代善是一根墙头的草,风吹两边倒。从个人的情感而言,这一位懦弱的男子对于大福晋阿巴亥仍然是心存好感的。如果具有国母之尊的阿巴亥再尝到权势的甜头,三大贝勒的未来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想到这里,曾经与大福晋阿巴亥暗中结下芥蒂的皇太极与莽古尔泰二人,不寒而栗。

    扑灭一场可能燎原的大火,最佳的方案当然是在它的星星之火的时候。

    趁着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翼翅未展,从**上一劳永逸地清除起提纲挈领的母亲阿巴亥,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解决办法。

    这样,一个表面上冠冕堂皇的解决方案就摆上了桌面。让阿巴亥殉葬,彻底地成全老汗王与阿巴亥这一对恩爱的夫妻。免得怬惶的老汗王在地下等得太久!

    因此,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三人,就在圆桌会议上幽静地等待着大贝勒代善的表态了。

    按常理来讲,阿巴亥讲的那个政治遗嘱,给予大贝勒代善的待遇应该是不错的。

    何况大福晋阿巴亥在很长时间内,都曾经是代善的梦中情人。

    这时候的大贝勒代善,于情于理都可以站起来,为阿巴亥讲一句公道话。

    可是,深知自己这几位兄弟殘忍本性的代善,惟恐把自己牵涉于案情中、闹了一个玉石俱焚的结局。

    所以,当时的代善就生生地憋住了自己,仿佛苍苔黄昏中的一袭僧衣,嗒然无言。

    这样,阿巴亥的绚丽,也就犹如秋风中飘落的一瓣菊花,在四大贝勒的掌心间,默默地散发了一阵浓烈的芳香,随即萎靡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